世界快消息!现在的商场为什么不好逛了?
开业25年的成都伊藤洋华堂春熙路店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正式闭店。许多成都人听说这个消息后,都在社交平台上疯狂输出自己的不舍情绪,真情实感程度堪比伊藤员工。
从曾经的地标性百货公司到如今闭店关门,伊藤洋华堂是国内许多大型商场的缩影……
【资料图】
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
对于许多成都人来说,伊藤洋华堂给了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外资百货的机会。在此之前,大部分人对于百货商场的印象还停留在国营的百货大楼,商品多为国货,选择不多,服务质量也不出彩。
伊藤洋华堂的进驻,为当时的成都人带来极为新奇的购物体验。从服饰到家电,日本品牌凭借精巧的设计、过硬的质量赢得了许多人的心。
当然,最让市民们念念不忘的是伊藤洋华堂的美食。在当时的成都,会在商场里专门辟出一层售卖食物的百货公司很少,更别提伊藤卖的食物不仅新鲜干净,味道也不输许多餐厅。
烤肠、寿司、章鱼烧、鱿鱼串、豆沙包、今川烧、川味熟食、各类日本零食,每个成都人心中都有一样自己最爱的伊藤美食,许多人是在这里第一次体验到了免费试吃服务。
除此之外,伊藤每天还会分时间段对食品进行打折促销。成都人王姐至今还记得自己十几年前会和朋友分享伊藤每天的打折攻略,再一起相约来折扣力度最大的晚市“淘宝”。
作为一家日资百货公司,伊藤洋华堂另一大特点便是优质贴心的服务。
免费为购买生鲜产品的顾客提供保鲜冰块;开设婴儿休息室,里面提供了衣物护理剂、消毒柜、温奶器、备用尿不湿等等;卫生间里有女士化妆间,提供梳妆镜、吹风机等设施;下雨的时候,保安会为顾客撑伞;店内各处都有纸杯与饮用水,连座椅上都附带了软垫,以方便逛街累了的顾客坐下时获得足够舒适的体验。
仅仅有外来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是不够的,伊藤洋华堂能够在成都站稳脚跟,还离不开本土化策略。刚开业时,伊藤常常会开设顾客恳谈会,以充分了解成都顾客的消费需求;截至2021年,成都伊藤董事会内部的中国籍人数已经超过一半。
成都伊藤洋华堂2019年店庆,人头攒动
为了应对网购平台的冲击,伊藤还不断推出“每日伊藤”“伊藤品质”等自有产品,并持续开发本地特色产品。2019年,伊藤双楠店年销售额达到了16亿元,成都伊藤总销售额为近60亿元,这一成绩令日本本土的伊藤都望尘莫及。
就算有种种优势,也在不断跟随时代变革,但随着太古里、IFS等大型商业中心的开业,一街之隔的伊藤洋华堂很难在体量上与之抗衡。当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入驻太古里商圈,日本品牌的商品对于顾客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伊藤洋华堂对于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自然也是大不如前。
对于许多成都人来说,伊藤洋华堂春熙路店的闭店,不仅是一家外资百货商场的离开,更带走了无数美好的购物体验。
沦为大型食堂的百货公司们
无论成都人如何怀念曾经的伊藤洋华堂,仍未能阻止它的黯然离场。近年来,在国内,比伊藤离开得更加悄无声息的百货公司,数不胜数。
据赢商网数据,2022上半年,全国重点12城的商场平均空置率达13.4%。即使是上海,也没能逃过这一魔咒:曾经号称“中国第一Mall”的上海正大广场如今的商铺空置率高达34%(按空铺无品牌围挡数/总铺数计算);人民广场商圈的世茂广场,空置率则超过20%。
2015年的正大广场
另一方面,许多大型商超的招商并未匹配周边居民的消费诉求。以去年在上海开业的天安千树为例,其定位为艺术潮流综合体,进驻的品牌大多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但商场本身远离地铁、交通不便,周边的居民又不是它的目标客群。这便造成了如今的怪象:在商场外拍照的人,比进去逛的人还多。
种种因素之下,大型商场的闭店频率越来越高:在一二线12座城市,今年上半年就多达7400家门店关店。
为了吸引吸引更多消费者,没落商场只能依靠越来越多的饮食店来吸引消费者,以北京朝阳大悦城为例,商场内光是餐厅、饮品店就多达169家。头部商厦都在逐步加大餐饮占比,一座商城,甚至高达一半面积都是餐饮美食店铺。
即便如此,勉力支撑的商场们已经算是幸运儿,因为更多商场再也无法“逆风翻盘”,其中,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百货类商厦尤其明显,今年全国至少关闭了22家百货店。
曾经的“购物中心”逐渐变成美食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究竟为什么不再热衷逛商场了?
我们曾发起过一个讨论:作为消费者,如今还需要商场吗? 留言中的最高赞表示:商场就是用来吃饭的。
商场里只有餐厅门口人气旺
“现在要不是出去吃饭,我都不会去商场”,背后的理由当然是商场购物带来的体验不佳。几乎所有人都认同,冲击线下商场最大的原因,是日益发达的线上购物渠道。“网购的价格优势(平台活动)、售后优势(七天无理由)、物流优势(送货上门)都比商场体验更佳。”
实体商店高昂的价格也让许多年轻人“高攀不起”。和线上相比,可以试穿是实体店的一大优势,但这优势在动辄上千的价签前瞬间烟消云散。当店铺租金、各项成本让实体店的价格难以下调,消费者们只能十动然拒。
“没得逛”的背后还有传统商场的千篇一律、墨守成规。毕竟除了买买买,年轻人对于商场的期待还有更多——线下商场带来的体验感,是线上无法带来的。但作为大体量的商业实体,传统商场难以及时快速跟上潮流,因此,如果业态更新滞后,也会劝退一大波年轻人。
人山人海的嘈杂环境进一步劝退了部分消费者;疫情肆虐的这几年,大多数人都会拒绝人流量过大的封闭商超。
种种因素加持之下,无法及时调整运营策略的商场只能退出。
所以……
什么样的商场是好逛的?
难逛的商场总是类似的,好逛的商场却很难总结出一条万能的规律。如何让商场继续留住消费者,这不仅是国内百货公司面临的难题,国外的shopping mall同样有此困扰。
单纯的购物体验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成长于网购热潮中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欧睿国际发布的《2021十大全球消费趋势报告》中提到,“户外绿洲、渴望便捷性、玩转时间”等成为了近年来新兴的消费趋势。许多商场也将这些元素纳入了自己的设计思路,让消费者在shopping mall里也能获得购物以外的体验。
去年年初在韩国首尔开业的The Hyundai Seoul就颠覆了传统的百货公司布局,放弃了近1.78亿美元的销售额,将商场内49%的空间用于打造公共休闲场所。一楼的瀑布花园将一座12米高的瀑布搬进了商场内部,五楼则打造了一个面积为3300平米的室内公园,消费者可在里面放松、聚会。
日本琦玉的Vivamall蕨锦町则瞄准了住在商场周围的家庭客群,为当地居民“安心、安全、舒适的生活”提供商品与服务。因此,这家商场在招商上也有别于传统百货公司,引进了一些建筑材料、工具品牌,力求照顾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耗资五亿欧元打造的Westfield Mall of The Netherlands是荷兰最大的购物中心,为了提升消费者逛商场时的社交体验,该项目将一片占地3000㎡的商业街区与画廊结合,让消费者逛街如同在画廊里发现宝藏作品般充满惊喜与乐趣。
宠物友好型商场也是近年来大型商超的发展趋势之一。泰国曼谷的Central Festival EastVille不仅允许顾客将宠物带进室内购物区域,还在其中布局了宠物超市、宠物诊所、宠物学校、宠物厕所、宠物推车、宠物摄影、宠物咖啡厅等区域,力求让带着毛孩子的主人有最好的购物体验。
当然,还有一类百货公司大概不必如此挖空心思来留住顾客:以SKP为代表的重奢商场。
每年4月店庆期间,由于到店销售可以享受十倍积分,SKP里总是人山人海。2020年,SKP的销售额达到177亿元,连续十年获得中国“店王”称号,并首次超越英国哈罗德百货,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店王”称号。2021年,SKP则以240亿元的销售额,再次蝉联桂冠。
一边是与重奢品牌绑定的高端商场,另一边则是各种营销招数尽出的网红商场,而那些迎合大众消费市场的商场又千篇一律,空置率高,越来越像大型食堂,最后只适合在奶茶店或咖啡店坐着消磨时间。
不过比起商场好不好逛,年轻人更担心的是自己的钱包吧......
撰文:tt&Echo
编辑:Echo
部分图片来源东方IC
其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