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体?后代的骈文有什么变化?
古代的文体与现在的文体是大有不同的,虽然我们现在仍然会学习文言文,但是和古代的强度和形式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古代基本上文人都作诗,不过现在我们却没有多少人会作诗,古代还有一种文体叫做骈文,那么骈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骈文是什么
骈文是一种文体,它起源于汉代,在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主要是一种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一个篇章的文体,常常是用四字句或六字句来创作,它比较讲究对仗工整,在声律上也要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全篇以双句为主,也被叫做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
骈文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美,运用典故,因为其中的字句一般都是对偶的所以又被叫做骈文,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句法叫做四六文。郭沫若就曾经在《中国史稿》中描写过这些事情,他说这种文章讲究对偶和声律,还经常使用一些典故,比较堆砌辞藻,意少词多,认为其在 “表达思想内容方面比较受限制”。
后代的骈文
宋齐时期的文笔的就经常在韵律方面进行争辩,大多数人认为文章的着眼点就在于有没有韵点,在声律上它讲究平仄对称,韵律和谐,在运用得当时也是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的,有些有才华的人也能够在骈文的规范基础上注入自己深刻的内容。
比如庚信的《哀江南赋》就运用了骈文一方面描写身世的悲惨,又一边谴责时政,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与哀愁,不过骈文在分裂后就与散文相对,其中代表的作家有徐陵和庚信,一直到清代还有人运用这种文体,而清末的王闿运就是运用骈文这种文体的最后一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