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重庆将实施水利项目1800个以上 规划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
5月9日,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重庆市水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于日前印发。根据《方案》,未来三年,全市将实施水利项目1800个以上,规划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
“实施重庆市水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旨在推动建立可持续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方案》确定了系列“小目标”:到2025年,全市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8%以上,已成水库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有防洪任务的河流实现水文监测全覆盖,水库总库容新增3.2亿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提高2.1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1%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15,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不低于90%,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2.2%以上,水价动态调整机制初步建立,全市城乡防洪能力稳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生态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目标既定,如何实现?《方案》明确了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集约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保障有力的民生水利体系、健康持续的河湖生态体系、智慧畅通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开放共享的水利服务体系六大重点任务。
上述六大重点任务,均规划有相应的建设项目和规划投资。
在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方面,将推进跳磴、藻渡、福寿岩3座防洪水库开工,完成中小河流综合治理1000公里以上等;在推进骨干水网建设方面,建成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推动川渝东北一体化(重庆中部)和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等;在推进农村水网建设方面,统筹农村水网和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建设,选择水源条件、产业布局、项目衔接相对较好的10个区县启动农村水网建设试点等;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创建一批水生态文明示范村、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建设一批幸福河湖,打造一批国家级、市级水利风景区等;加快水利数字化变革,推广应用BIM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开展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先行先试,推进数字孪生三峡工程重庆区域建设等;加强水利科普载体建设,推进水文博物馆、三峡移民纪念馆(扩建)等水文化工程和一批国家级、市级水情教育中心建设,建成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展览馆等。
从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来看,未来三年,全市将实施防洪减灾工程项目210个以上,总投资约410亿元,预计完成投资约260亿元;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290个以上,总投资约680亿元,预计完成投资约465亿元;实施民生水利项目1150个以上,总投资约730亿元,预计完成投资约440亿元;实施水生态治理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约180亿元,预计完成投资约75亿元;实施水利新型基础设施项目25个以上,总投资约15亿元,预计完成投资约10亿元;实施水利科技文化及行政效能提升项目40个以上,总投资约24亿元,预计完成投资约22亿元。(刘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