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贵州600多年古军事屯堡——隆里古城
隆里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隆里古城是明代“调北征南”“屯田戍边”形成的军事屯堡,古城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设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北门闭而不开,在东北角设一隐蔽便门供出入,城门设置采用“勒马回头”式,明通暗塞,虚实结合,防御体系十分精密。古城内现有4000余名居民,至今遗存官衙、书院、古宅、古井等建筑,让人犹如时空穿越,一脚跨入600多年前的明朝。图为2月11日,航拍隆里古城。 瞿宏伦 摄
2月11日,航拍隆里古城蜈蚣街。 瞿宏伦 摄
2月11日,两位小演员在摆放“花脸龙”龙头,“花脸龙”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节庆活动时当地人都会聚集到一起舞龙庆祝,但舞龙者无论男女老少,皆画花脸,生、旦、末、净、丑皆有,故称为“花脸龙”。瞿宏伦 摄
2月11日,隆里古城内的孩童在家门口玩耍。 瞿宏伦 摄
2月11日,游客在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参观古城全貌模型。 瞿宏伦 摄
2月11日,游客在隆里古城选购草编龙头套。 瞿宏伦 摄
2月11日,航拍隆里守御千户所古建筑。 瞿宏伦 摄
2月11日,游客在隆里古城画花脸。 瞿宏伦 摄
2月11日,隆里古城龙标书院吸引游客。 瞿宏伦 摄
2月11日,当地居民和游客行走在隆里古城蜈蚣街。 瞿宏伦 摄
2月11日,小游客被隆里古城设置的元宵灯谜吸引。瞿宏伦 摄
2月11日,工作人员在整理一款“蛇龙”文创产品。隆里古城舞龙文化浓厚,精髓在于“舞”和“龙”,“龙”则是表演的载体,外形多样,有“蛇龙”“草把龙”等。其中,“蛇龙”尤为独特,当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与创新,以“蛇龙”形象为蓝本,打造这款文创产品。 瞿宏伦 摄
2月11日,两位小演员画完花脸后在打卡墙前拍照。 瞿宏伦 摄
2月11日,隆里古城吸引游客。 瞿宏伦 摄
2月11日,隆里古城戏台的戏剧表演吸引游客观看。 瞿宏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