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浴是什么意思?锅浴是哪里的文化
锅浴是一种江南农家沐浴风俗,流行于江苏南部(如常熟低乡一带)以及部分安徽地区。以下是关于锅浴的具体介绍:
起源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群雄并起,战火纷争,江南属国的士兵在打仗行军时,因冬天在水中洗澡太冷,就发明了锅浴,即煮上一大锅水,大家轮流泡热水澡。
设施构造:锅浴的形状一般为单眼灶头,用砖砌成四四方方的,高度比一般灶头低,方便洗澡者上下,通常建造在偏房下屋(如柴间、磨房等)的屋角。灶口处砌起一堵砖墙,使 “浴锅” 隐藏在三面墙构成的凹处。“浴锅” 是直径一米多的生铁锅,不配锅盖,只备一个直径几十厘米的木块,木块用整块木料制成,圆形,一面平,一面凸,当地俗称 “乌龟板”。
洗浴方法:洗澡时,先提些凉水倒在浴锅中,然后在灶台添柴、点火烧水。水热后,人慢慢坐进浴锅中,若水温不够,可让人帮忙添柴。为防止铁锅壁烫屁股,洗澡时将 “乌龟板” 垫在屁股底下。
文化特点: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洗澡方式,还是一种社交形式。以前,没有锅浴设施的人家会闻讯而至 “乘汤”,即乘便洗个浴,一般会自觉带些柴来,不带柴的会被戏称为 “撩白水”,但主家不会计较。主家每次烧浴汤,会散布消息,有的还会遣小孩去叫邻居来 “乘汤”,叫 “喊落浴”。遇到婚嫁喜事,没有锅浴设施的人家会带足燃料来 “借锅” 烧浴汤。此外,乡邻隔壁发生矛盾,“乘汤” 和 “喊落浴” 常常是一种表示和解的姿态,有 “一浴泯恩怨” 的说法。
2008 年,锅浴成为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1。不过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有浴锅的人家越来越少1。
标签: 锅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