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武大靖的 1444 个日夜

2022-03-22 13:37:27来源:腾讯网栏目:资讯

从平昌到北京,武大靖的两块冬奥金牌之间,隔着1444个日夜。一次次伤病缠扰,一次次状态跌宕,没有人知道武大靖是怎样挺过来的,人们只知道,四年过去,武大靖依然是中国短道速滑绝对的顶梁柱,只要他还在冰上,旗帜就还在飘扬。

武大靖专属冰刀鞋

北京,圆满

出于防疫需要,北京冬奥会进行了闭环管理,运动员们在赛后须完成14天的医学隔离方可从闭环区域内离开。北京冬奥的一切期望、荣耀、意外和遗憾都尘埃落定,不必早起迎接训练,不用奔忙工作日程,这14天成了武大靖近几年里最长的假期,天天都能奢侈地睡到自然醒。

不过,身心放松之余,盘旋在武大靖脑中的还是冬奥赛程中的点点滴滴。“有了充足的时间,我就利用这14天把备战这届冬奥的四年回忆了一下,总结了一下。”

2022年2月4日晚,奥运圣火时隔14年后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点燃,北京成为了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在“家门口”作战,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队长,更作为这届冬奥会中争金的种子选手,武大靖在赛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压力。“首先因为这届奥运会我们是主场,再加上冬奥的举办时间正好是过年期间,所以关注度格外高,我知道大家都在期待着我们能拿出最好的成绩,给祖国争得金牌。”

压力在2月5日激增至峰值。这是开幕式之后的第一个比赛日,晚上九点二十六分举行的短道速滑混合2000米接力,更是中国代表团在这届冬奥中的第一个夺金点。“这是自己国家举办的奥运会啊,谁都希望可以旗开得胜,既然落到我们肩上了,我们就得担负起排头兵的责任。这样的赛前压力真的没有方法可以排解掉,就是顶着上。”

一同参加混合接力的有和武大靖一样参加了三届奥运会的“老将”范可新,也有参加过两届奥运的任子威、曲春雨,还有虽是首秀奥运、但已经经历过多次大赛考验的张雨婷,队伍本身并不稚嫩。

“混合接力赛前大家心理压力都特别大,说心里话,我们几个其实当时谁也不想看到谁,因为看到了就得去谈这场比赛。在那个时候如果能不见面,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最好的放松。”

混合接力是2018年才列入冬奥的新项目,一个国家的两名男选手和两名女选手共同滑过18圈的赛程,速度快、交接紧,加之男女运动员交接时产生的速度差,为本就充满意外的短道速滑接力赛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加之强敌重重,夺金有着相当的难度。

2月5日上午,武大靖和参加混合接力的队友们还是碰在一起,为晚上的比赛做着最后的训练和调试,这样紧挨赛程的训练安排并不是常规。“平时训练是男女运动员分开的,这个项目也是很新的,那天上午也算是一次临阵磨枪,都觉得还是要一起碰一碰战术,练一练配合,把各自的观点说出来,把对手分析透。”

那天的冰场没有辜负他们。战胜了连轴比赛的体力消耗,战胜了紧追不舍的身侧强敌,战胜了冰面之上的一切惊险和意外,2月5日21时37分,武大靖和队友们一同为中国赢得了北京冬奥的首枚金牌。赛后采访时,武大靖哽咽着说出“今天是(比赛的)第一天,圆梦了”,便掩面哭泣,无法继续说下去。那天晚上,武大靖激动得一夜没有睡着。直到所有赛程落幕,武大靖都认为:“团体项目拿到金牌,我觉得是我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尽管遗憾未能夺得单人项目的奖牌,武大靖还是用“圆满”来形容自己的这届冬奥会。在瞬息万变的冰场上,遗憾是常态,难得是拼尽全力后和队友们一起迎接的圆满。

1444个日与夜

最近一直摆在武大靖案头的是邓亚萍在2021年9月才出版的新书——《心力》。“真正的赢家,就是咬牙切齿也要把事情做好了。” 这是《心力》中自序中的一句话,恰可以描述武大靖步履维艰的过去四年。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遭遇了空前严峻的磨难,身处当时的形势,李琰教练把队伍的微信群名改成了“虎口拔牙”。武大靖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中以39秒584的成绩打破世界记录,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中国代表团在那届冬奥会中的唯一一块金牌,成为唯一一位成功在虎口中拔出牙的勇士。2018年武大靖的状态奇佳,11月12日短道速滑世界杯盐湖城站男子500米决赛他以39秒505的成绩夺冠,同时打破了自己在平昌冬奥会上创造的世界纪录。

“2018年那时候我也飘过,也是因为那段时间的竞技状态太好了,我站在赛场上就觉得我是老大,但是很快伤病也就来了。”武大靖的膝盖、腰部等身体多个部位都有程度不一的旧伤,如果谨遵医嘱,武大靖早就有理由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

这四年里,武大靖一次次从生理极限把自己拉回正轨,再从正轨攀向巅峰。“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面对比赛我也会有‘畏战’的情绪,自己不想输,也不想让支持我的人看到我输,不想我的对手看到我输。随着身体好转,随着竞技状态恢复,这种情绪就又消失了。” 平昌之后的四年,武大靖的状态就在这天平的两端不断反复,身与心交猝地折磨着这个身负厚望重责的冰上猛将。

2021年5月,短道速滑队在坝上集训期间,武大靖的膝盖伤了。“那时候队伍都在河北,只有我和康复教练在北京做康复治疗。”康复了一个月后,身体刚刚能适应训练的武大靖立刻跟上队伍开始恢复训练。“那时候觉得自己参加北京奥运还有希望的,但已经没那么自信了。”8月,在新疆的集训中,武大靖腰伤复发。“那时候疼到站都站不起来,只能在床上趴着,更别提训练了。”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只有半年时间,趴在床上的武大靖想,自己也许真的没办法再参加北京冬奥会了。“那时候就希望医学奇迹出现在我身上,不敢想拿不拿金牌的事儿,我就想着,如果站到北京冬奥的赛场上就很幸运了。”

9月中旬,重伤初愈的武大靖开始为2021/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备战,三周后他又站上了冰场,他的比赛状态出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预料。“四站世界杯比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全世界滑得最快的,那时我才觉得,北京冬奥我还有机会。”

“没有人知道大靖这四年是怎么过来的。”一向快人快语的王濛在解说中难掩对武大靖一路走来的心疼。在武大靖状态低迷时,教练们都不忍心责备他,队友们也不敢去直接询问他的伤情。“大家都说我挺好,都是不想我背负太多,怕我放弃。其实我的状态怎么样,我自己心知肚明,只是我始终也不愿意放弃。”

站在北京冬奥赛场的武大靖,头盔上画着一只孙悟空。这是武大靖最喜欢的动画人物,不仅因为孙大圣意味着“战无不胜”,更因为它敢于和对手拼上性命。

背上包袱的人

在武大靖的字典里,“国家”、“团队”的词条始终在“自我”之前。从2月5日到16日,27岁的武大靖滑了4个小项共13场比赛,其中3个项目晋级A组决赛,1个项目晋级B组决赛,带领队伍收获了1枚金牌。他心甘情愿地扛下带领这支队伍披荆斩棘的责任,一马当先,每一场比赛都挑战着自己体能和状态的极限,真正从战役打响第一秒拼到了最后一刻。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武大靖有争夺金牌的绝对实力,且中国队史无前例地有三名运动员上场,似乎是为这场比赛的凯旋预先上了保险。第一枪打响后武大靖奋力滑行,半程下来已经牢牢占据了领先地位,但也就在此时,因冰面上出现了断裂的冰刀,裁判吹响了比赛暂停的哨声,等到冰面障碍清除再次出发时,武大靖已经没有了冲金的体力。

枪声再响,武大靖轻拍任子威的手,示意他先“走”,自己则用最后的体力压制住匈牙利的对手,为队友争取领先地位创造机会。比赛结束,任子威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枚个人单项奥运金牌,李文龙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枚单项奥运奖牌,武大靖则名列第四,无缘奖牌的他在赛道上望着两个弟弟,一脸欣慰。赛后采访中,耗尽了所有体力的武大靖面色苍白,不由自主地干呕着,由衷地祝贺着队友的胜利。

这场比赛成了整个北京冬奥赛程里最具有记忆点和关注度的比赛之一。大家替武大靖感到遗憾,更为他支持队友的举动感动。回忆起自己在那场比赛的表现,武大靖反而很平静。“其实这个也没啥,如果当时第一枪顺利的话,我应该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是有些遗憾。但是我其实在上场之前接到的任务就是为这个团队做辅助,我觉得我的做法也很正常吧,也没想到会获得这么大的关注。我也是看着任子威和李文龙一路努力过来的人,看到他们能为中国队获得奖牌,我就很开心了。我们都是想为中国夺得奖牌,谁有机会谁就逮住往前上,谁离冠军近谁就向前冲。”

进入北京冬奥的备战期时,武大靖成为了中国短道速滑队的队长。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到2022年成为东道主,中国代表团共参加了12届冬奥,共获得22枚金牌,其中有12枚金牌都是中国短道速滑队贡献的。短道速滑队承载着中国人在冬季运动项目上的光荣与梦想,武大靖是这支梦之队中如今负载最大的承重梁。在队里,原本武大靖就是一个喜欢去照顾身边人情绪和状态的人,和大家打成一片,经常是队伍里的“气氛担当”。当队长之后,他的行事风格上与之前并没有太大区分。“当队长之后跟大家还是该打闹打闹,我的心态、大家的心态也和之前没什么区别。”

队长武大靖默默地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刚进国家队不久的小队员们身上。“最近两年毕竟是在北京奥运周期嘛,有时候老师会把更多精力放在主力运动员身上,刚进队的小运动员可能自己遇到问题、遇到困难也不敢去说,我在中间就多去观察,看看谁有情绪了,看看谁需要多一些照顾,就去做一些沟通的工作。我们有些老队员会开玩笑,说我当队长之后老跟教练打交道,以后啥也不能跟我说了。但其实大家有想法、有情绪,还是都会跟我交流。”

桃李不言,武大靖扛着几乎全队最大的成绩压力,扛着几乎全队最重的伤病压力,又主动扛起了照顾队友的责任。回顾这四年,面对“队长武大靖”和“运动员武大靖”两个身份,武大靖都给自己打了满分。

下一站,米兰

本届奥运会短道速滑的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短道速滑队因失误而无缘奖牌。当意外发生时,场上的武大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快比完吧。”从赛场走回休息室的一段距离里,这四年的画面一幕幕浮现在武大靖的脑海。

过去四年,武大靖一直认为这会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冬奥会。尤其是被伤病折磨得最难受的时候,“最后一届奥运会”是让武大靖破釜沉舟的最大动力。但这个早就做好的决定,在北京冬奥结束后又彻底动摇了,武大靖决定重新出发,参加2026年的米兰冬奥会。

“是通过参加这次奥运会,让我看到自己在短道速滑的领域还有一定竞争能力,我还是那个滑得最快的。除此之外,原本这届奥运会我自己的期望挺高的,但自己的主项结果还是没达到预期,还是挺遗憾的。因为这两个因素,让我觉得如果自己好好地、全身心地再投入四年,下届奥运会我还是有机会的。”

和武大靖一起经历过去这四年点滴的同事、朋友、家人,多多少少都“劝阻”过武大靖的这个决定。“他们是一路看着我走过来,也一路揪心着。所以我决定要再来一届的时候,他们跟我说‘你拉倒吧’,”武大靖笑着说,“他们劝我说现在也挺圆满了,该拿的奖都拿过了,身体负荷也很大了。我知道他们不是真的不支持我,只是心疼我。”

面对一个新的奥运周期,武大靖几乎已经可以预见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他自己,身体和心理的负荷或许会远甚于上一个四年。“从2018年之后我的身体就没太恢复好,一直带着伤病在完成比赛和训练,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之后你发现这样挺着去训练、比赛的效果也并不好。接下来我首先需要把身体保养好。”

在进入备战状态之前,武大靖也决定给自己放一个假期,好好陪一陪家人。“我也还没想好要带爸妈去哪里,其实他们觉得能跟我在一起就行,去哪儿玩儿都不重要。我也这么觉得,无论在哪里,家人能相聚就很珍贵了。”

“曾经有考虑过北京冬奥会之后是不是退役,但当我真的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根本舍不得说再见,舍不得离开这个我深深爱着的项目,只要国家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站在冰场上。绝不认怂。”

2月16日深夜,武大靖正式宣布,自己将开始备战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季奥运会。一场精疲力竭的鏖战后,他主动回到熟悉的原点。起跑的枪声又一次响起,不到1.5毫米的冰刀锋刃划出一往无前的动线,冰面滚烫,热血未凉。

全文刊登在《ELLEMEN 新青年》夏季刊

摄影 刘闻

造型 Greenie

编辑 路路

妆发 小齐

美术&置景 文慧(平行空间studio)

制片 摸饭

撰文 陈璐

造型助理 Tikki、月月

标签: 武大靖的 1444 北京冬奥会 中国短道速滑队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