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WWD 博物馆|时尚史上的 100 个闪耀瞬间(九)

2022-04-02 09:44:46来源:腾讯网栏目:资讯

备受期待的千禧年来到了。网络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沟通模式、经济的蓬勃发展增强了人们的消费信心,而在这时开始萌发的复古风潮更是鼓励他们愈发积极地尝试更加多样化的穿搭模式。传奇时尚品牌正在从沉睡中苏醒,John Galliano 与 Alexander McQueen 也正在汲取养分,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从心直口快的 Giorgio Armani 公开抨击 Anna Wintour 不参加自己的大秀,到 Jil Sander 与 Patrizio Bertelli 的两次冲突,发生在时尚行业的争吵与纠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

其中,不乏一些堪称传奇的故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oco Chanel 与 Elsa Schiaparelli 就是这样一对著名的对头。Coco Chanel 曾经用“那个做衣服的意大利艺术家”称呼 Elsa Schiaparelli,而 Elsa Schiaparelli 也会用“那个女帽匠”称呼 Coco Chanel 作为反击。到了八十年代,Karl Lagerfeld 与 Yves Saint Laurent 也是这样。1984 年,WWD 报道:“Karl Lagerfeld 在接受法国杂志 Actuel 杂志采访中称呼 Yves Saint Laurent 为‘乡巴佬,普通的法国人’,这让整个巴黎时尚界都很愤怒。”

Calvin Klein与 Linda Wachner 和解,2001

Gucci 家族的故事、Calvin Klein 与 Warnaco 首席执行官 Linda Wachner 的纠纷与和解都是当时人们最关注的内容。而 WWD 也曾经与 Geoffrey Beene 发生过一些摩擦。为《国际先驱论坛报》撰写时装评论的 Suzy Menkes 也经常与设计师们发生不愉快。2007 年,她与 Marc Jacobs 的关系变得很糟糕。两个小时的超长秀前等待消磨了她的耐心,她对 WWD 说道:“我想揍他。只要我活着,就再也不看他的秀。”而 Marc Jacobs 也对 WWD 说:“我晚了两个小时,耽误她庆祝犹太节日,她气得鼻子都翘起来了。”几周后,Marc Jacobs 在 Louis Vuitton 大秀上感谢鞠躬时似乎对 Suzy Menkes 做了个鬼脸,他否认自己的做法,但是他们也因此和解了。

九十年代,奢侈品市场飞速发展,运动装设计师们的创意思考也打破了之前的限制,开始为不同喜好的女性提供了更多的穿衣选择。

Michael Kors 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他在与 WWD 的采访中表示:“我喜欢熟悉的东西,也喜欢未知的东西。我们制作的是人们真正穿着的衣服,所以他们会对品牌一直都保持着忠诚度。”

Michael Kors,2011

在 Balenciaga 担任创意总监时,Nicolas Ghesquière 开发了融合未来主义与摇滚风格的经典款式,精致的剪裁、创新的面料、纤细的轮廓……即便在最激进的创意中,他也将品牌精神融入其中。2005 年,Nicolas Ghesquière 在 WWD CEO 峰会上说道:“有时我会从经典出发,有时又离得很远,但是能够很容易看出其中的关联。”

Balmain 的创意总监 Christophe Decarnin 则将朋克风与大量的铆钉、破洞结合,打造了奢华的风格。当时,即便处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品牌的忠实消费者也会毫不犹豫花费五位数的价格购买新品。

2003 年,Jennifer Lopez 与 Gwen Stefani 分别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JLO by Jennifer Lopez 与 L.A.M.B.,宣告着明星创立时尚品牌,并担任设计师的时代正式开启。后来,Jessica Simpson、Eve、Jaime Pressly、Beyoncé Knowles、Mandy Moore、Justin Timberlake、Victoria Beckham 与 Kim Kardashian 等明星们都加入了这一行列。

Jennifer Lopez,2005

在激烈的竞争中,Olsen 姐妹、Justin Timberlake 与 Victoria Beckham 的品牌存活了下来。WWD 用头条报道了这些品牌的 2011 春季系列发布。

Manolo Blahnik、Jimmy Choo 与 Christian Louboutin 的爆红离不开 Sarah Jessica Parker,或者确切地说,离不开《欲望都市》中她扮演的 Carrie Bradshaw。这部 HBO 剧集的风靡,让这三位设计师的作品变得家喻户晓。

Sarah Jessica Parker在《欲望都市》中的剧照

由于名字常常会在剧集中出现,有段时间人们甚至认为这些设计师也是剧中的人物。这部具有时代意义的连续剧中出现了无数的经典造型与语录,虽然已经过去了 20 年,但它对人们的购物观、感情观上的影响依旧在延续。造型师 Patricia Field 是这部剧的幕后英雄,她设计的造型既反映了时代精神,又引领了最新的潮流。在与 WWD 的采访中,她表示:“他们并不是为‘时尚’写剧本,但他们意识到这是最好的吸引人们的方式,也抓稳了它。”

网络的普及让时尚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也让更多的普罗大众希望能够获得更有设计感的时尚单品。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通过合作胶囊系列、开设副线的方式推出了价格平易近人的产品。

Isaac Mizrahi 是最先意识到这一趋势的设计师之一。1998 年,他关闭了自己的品牌。2002 年,他在 Target 推出了同名系列(到 2008 年销售额预估为 3 亿美元)。2003 年,他开始与 Bergdorf Goodman 合作,销售高端定制系列。2004 年,Target 中售卖的 9.99 美元背心与 Bergdorf Goodman 出售的 1.5 万美元套装都出现在了 Isaac Mizrahi 的大秀中。

很少有商店能够将设计师合作系列打造得像 H&M 那样成功。2004 年,Karl Lagerfeld 与 H&M 合作系列正式发布。Karl Lagerfeld 对 WWD 说道:“准备了能够满足两星期零售的库存,但是 25分钟就买完了。我很抱歉。我很喜欢每个人都能够穿上 Lagerfeld 的想法。有些人在几秒内就买了 20、30 件。很有趣不是吗?”当时 H&M的营销总监 J rgen Andersson 补充说:“我们经营这项业务已经有 60 年了,这次也让我们大开眼界。”

Roberto Cavalli 与 H&M 合作系列发布盛况,2007

此后,Viktor & Rolf、Stella McCartney、Comme des Gar ons、Matthew Williamson、Jimmy Choo 与 Sonia Rykiel 与 H&M 合作的系列也获得了同样热烈的市场反应。2007 年 11 月,当 Roberto Cavalli 与 H&M 合作系列发布当天,有 250余位消费者早早便等在门店外。WWD 报道:“设计师下车时,扔掉了他的雪茄。一位从前一天晚上 7 点就开始等待在门外的年轻女孩捡到了它,计划在 eBay 上卖掉它。” Roberto Cavalli 从自动扶梯上看到了这一盛况,他说:“我感觉自己像个摇滚明星。”

在遇到真正能够产生化学反应的创意总监之前,Lanvin、Balenciaga、Givenchy、Bottega Veneta、Celine 这五个传奇品牌其实沉寂了很长的一段时间。Alber Elbaz、Nicolas Ghesquière 、Riccardo Tisci 、Tomas Maier、Phoebe Philo 的出现让这些品牌再次成为了时尚潮流指标,恢复了旧日荣光。1996年,Reed Krakoff 与 Coach 的结合也是这样。

化学反应的产生其实有些玄学,凭借一己之力实现品牌复兴也并非易事。这些设计师们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成就,也来自于多年的积累与成长。2007 年,时任 Lanvin 创意总监的 Alber Elbaz 告诉 WWD:“我们的衣服从不‘大吵大闹’,它们只是‘窃窃私语’,所以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被看见。”紧接着,他便以 2008 春季系列中华丽飘逸的连衣裙收获了所有人的关注。2005 年,虽然 Riccardo Tisci 的创意获得了零售商们的称赞,但严格意义上,他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后来,他真正地融入 Givenchy,也征服了人们。

左图:Lanvin,2000

右图:Lanvin,1936

Bottega Veneta 标志性的编织皮具让所有成衣产品都黯然失色。2001 年,Tomas Maier 掌舵品牌,让成衣系列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忠实消费者。

1995 年,Nicolas Ghesquière 加入 Balenciaga 在其授权部门设计制服与婚纱礼服时,品牌还在沉睡。直到两年后,他被任命为品牌创意总监,将前卫的未来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重现了 Balenciaga 独特的廓形魅力。2005 年,Nicolas Ghesquière 在 WWD CEO 峰会上发表演讲,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时机与协同效应。“我足够幸运,找到了睡美人。”他说。

早在 1997 年,担任 Dior 创意总监 John Galliano 就曾举办了以《黑客帝国》为灵感的狂野时装秀。而在 2000 年,他为人们带来了一场更加大胆的、被人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时装秀。因为,这些高定时装系列的灵感来自于巴黎的流浪者。这次发布高定服装,有些看起来像是为了保暖堆砌起来的报纸堆,他使用废旧厨房用品和迷你威士忌酒瓶串连在一起,制作了珠宝配饰。WWD 称赞道:“这样的创意并不是冒犯,他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流浪者的同情与尊重。”

Dior,2000

但在当时,很多人都不认同这样的看法。法国的时尚评论家与社会福利倡导者都对此表示震惊。《纽约时报》记者 Maureen Dowd 将这场秀比作对于流浪者的清洗。起初,John Galliano 还会义愤填膺地说这些评论家都是“资产阶级、居高临下、沾沾自喜”,但后来他变得更加温和,说道:“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制造痛苦的场面。”

2001 年 9 月 11 日,“9·1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了。那是纽约时装周的第三天,但所有的媒体上出现的都是关于这次恐怖袭击的报道。人们站在Bryant 公园中临时搭建的救援帐篷前,满身尘埃。全美各地军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街道上巡逻。

电话线路被挤爆了,网络在那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也无法成功联通,灯也熄灭了。WWD 新闻编辑室中,人们将桌子当作掩体,担心街对面的帝国大厦会成为下一个轰炸对象。

“9.11”现场照片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WWD 都在刊登关于“9.11”事件的跟踪报道:交易所关闭,公共交通基本全部暂停营运。为了减少可能的伤亡,曼哈顿的桥梁、隧道与地铁在 9 月 12 日大部分时间里依旧处于关闭状态,航班也停飞了四天。“数百名买手被困、欧洲的设计师与时尚企业高管则质疑这对经济和行业的直接影响,许多人都取消了即将举行的发布会。”WWD 详细报道了这次的事件对于纽约时装周的直接影响。

原定在 Bryant 公园举办春季系列发布的 Oscar de la Renta 告诉 WWD:“这是一场全国性的悲剧。相比之下,时装秀就微不足道了。”Karl Lagerfeld 补充道:“这超出了我的想象,让我觉得很难受。这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十分难过的事情。太可怕了。这一切将如何结束,我们不得而知。”

社交媒体与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时尚产业的发展,也简化了沟通流程,让时尚界能够听到更多人们的心声。WWD 报道:“只要拥有电脑和网络,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为 Marc Jacobs、Rodarte 背后的 Mulleavy 姐妹提供灵感,或者作为时尚评论家成为秀场的贵宾。”

观看秀场直播的人们,2011

社交媒体加快了时尚潮流的传播速度,各大品牌不得不逐渐适应与消费者们实时沟通的新方式。Burberry 尝试直播时装秀的品牌之一,当时担任品牌创意总监的 Christopher Bailey 在与 WWD 交流时表示:“我认为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我们所有人购物、探索、获取信息与灵感的方式。”

Jeff Silverman 则在采访中表示:“在许多网站上,消费者们可以拥有设计师、买家、零售商等多个身份,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可以在 Kickstarter 上筹备品牌启动资金。也可以说,消费者成为了时尚产业最新的监督者。”

Alexander McQueen 曾在英国萨维尔街做过学徒,工人阶级出身、叛逆的他就这样一头扎进了时尚圈。从一开始,他就以 The Highland Rape 这样激烈、大胆的主题引起了整个时尚界的关注。强力与柔和,他将这两个极端的融合与设计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仅是一位天赋异禀的设计师,也是出色的表演家与故事的讲述者。

Alexander McQueen,2008

在 LVMH 旗下的 Givenchy 短暂工作两年后,Alexander McQueen 跳槽去了为他同名品牌提供资金支持的 Gucci Group,开启了一段非凡的创意之旅。情绪多变、精致细腻的沉船主题秀,为致敬《辛德勒名单》制作的 Kate Moss 全息影像、令人迷醉的象棋比赛秀、舞蹈马拉松秀……他的秀场非常直白地反映了他的情绪状态,每场秀都是想象力的极致体现。

2010 年 2 月离世之前的最后那三场秀中,他对达尔文主义、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描述。2002 年,他曾在与 WWD 的采访中表示:“我不认为我的作品具有侵略性,这是浪漫和人性阴暗面的结合。也许有的时候我做得太过头,但那就是我啊。”(未完待续)WWD

策划华意明天时尚内容中心

编辑Usasa

图片来源WWD 100 周年特刊、网络

标签: coco chanel h&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