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孙哲×吴琦:去生活,不问意义

2023-01-12 21:46:38来源:腾讯网栏目:资讯

不知何时起,无所不达的互联网冲刷着我们观看、交流的方式,令耐心锐减,令等待变得不被允许,令生活被割裂成相向而立的镜中之影;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令我们曝露于更大的集体,我们急切地讨论着远方的悲欢,却因置身不确定的当下,在回归日常、面对具体的小事时无所适从。


(资料图)

身处传媒领域,作为《世界时装之苑ELLE》编辑总监的孙哲,与作为《单读》主编的吴琦,都深知“言语”或“潮流”的喉舌之用,亦不停尝试为当下寻获一丝确幸。从集体到个体层面,都亲历“大病初愈”的他们,望向了那些“微不足道”的时刻,曾频繁波动于社会化与独处之间的他们,不再一味从泛化的生活中追逐意义之流荧,而仅仅是去生活,不问意义。

请跟随以下这份观看指南,参与我们本期的话题互动:

【00:23-01:10】

尽管两人是初次见面,但“相识”理应追溯到相当久以前。从在书店第一次偶遇后,孙哲便成了《单读》的读者,那些吴琦所写的卷首语,仿似一种隔空的交流。而也就是在近几年,吴琦对时尚媒体的固有印象似乎也慢慢发生了改变,这也正是此次对谈的契机——去碰撞,去突破,去创造。

【01:11-02:57】

身处时尚领域二十余年,孙哲通晓外界对时尚杂志的种种“偏见”,“我觉得时尚杂志在过去有很多被妖魔化的地方”,在他看来,时尚从未浅薄过,而在明年《世界时装之苑ELLE》迎来35周年之际,他也希望ELLE可以呈现出更多可能。

【02:58-04:29】

吴琦曾坦言《单读》自创刊起,一直希望触摸到时代脉搏,但在迎向潮流文化的过程中不乏迷惘,甚至偶尔陷入潮流的陷阱,包括他曾玩笑式提及的“对时尚杂志的偏见”,在某种程度上或也是泛文化领域不断更新迭代、不停解构重组下的某种猜测或想象。所以对于单读的2023,他未曾做任何宏伟的计划,相反,他希望单读明年可以变得更加具体,包括对社会更为直接的关怀、对被忽视的议题作更高效的回应…与此同时,也希望“螺丝真的不要拧得太紧”,让已然被挤压到非常狭窄空间中的生活,慢慢松弛一点,留出一些呼吸的空间。

“内卷”作为当下的流行词,其起因在孙哲看来,相较于外部结构的压迫,似乎更大程度来源于自身,或因自信的缺乏,或因过高的自我期待。我们长久以来似乎都习惯于生活在一种想象之中,一种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的想象,或我们将如何对他人造成影响的想象。曾经的他也曾年轻气盛过,亦因此而被“修理”过。从深深浅浅的过往中跋涉而来,现在的他将外界视作一面镜子,只是为了映衬自己更好地观察内心。因为你会发现周遭所发生的的一切,其目的就是为了刺激你对自我认知的混乱性。当你面对真实的自己,放弃建造想象中的自己或他人,真诚的社交将会是长久愉悦感的保证。

同样伴随流行的“自我雇佣”,亦可见自愿走入高效系统的行径已是多数人的常态。吴琦承认在这三年内,单读变得更卷了,原因正如对话中所述——仍然有话要说,以及希望作出高效回应——但尤其在这样的时刻,这更需要反思。此时若要谈论如何获得“松弛感”,或许应当首先明确,在后疫情时代的急行与急停下,我们当如何重新定义生存?什么才算是非必要?何为主流?“大家可能都需要收束一下自己无边的想象力,把它投入到一个特别真实、现实的社会语境当中。”

【04:47-06:15】

在回归《世界时装之苑ELLE》之前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孙哲选择按下暂停键,曾经熟悉的一切,似乎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变成了禅宗公案中的猫,是业障、是阻碍、亦是焦虑之源。

【06:16-07:06】

吴琦记得朋友曾说过的一句话,“编辑就是作家的安全网”,撇除专业领域的职能关联性,人作为“群居动物”,或多或少仍需在社会化中寻找勾连,形成属于自己的“安全网”,于吴琦而言,团队协作就是他的“安全网”。在进入单读之前,从事记者工作的吴琦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单打独斗”,正如他身处的社会,每个人似乎都在变得原子化,将自己置于孤岛,这是应该打问号的,于是他从蜷缩着的自我中走了出来,主动投身向附近。

【07:07-08:53】

在很多人眼中,“生老病死”是人生最坏的结果,但对孙哲来说,换一个角度看,最坏也无非如此,这是时间教会他的东西。而对于吴琦来说,时间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他尤为关注更为微观的时间。或许因为每一份工作都持续数年,他愈发真切地感知到,时间它并非可量化的精彩瞬间,而是一个个具体问题的重复。这些重复,为实现最优解提供不断试验的可能,亦让应激的情绪逐渐消弭,以进入心智化的良性循环。而万事万物的结果,都将在真切感知中跳脱出时间维度的桎梏,更遂心亦更随性。

置身不确定的当下,诉诸未来的确定性显影于线性进步观下的种种——未待消化就囫囵吞下的新技术革命,早已溢出仍马不停蹄的意识形态碎片,填塞进日益重复的日常。大部分时候,我们像搬运时代硕果的蚁群中被推搡向前的一只蚂蚁,也像高效系统流水线上被紧紧拴住的一颗螺丝钉,积极又被动,狂欢也孤独。

尽管我们将无可避免地进入循环系统,无论作为个体还是身居群体,但未尝不可用从另一个面向回望。或许不用执意打破重复,而应聚焦于那些“不起眼”的微末差别,以添愉悦,亦或在长足的可控中,习得心智化或曰钝感力;不用刻意回避那些高效带来的益处,而应思考:腾出来的时间可以干些什么?生活除了“必要”之外,还能有什么?

【09:06-09:26】

在吴琦看来,“痛苦”无疑是2022年的关键词,将时间拉得那样漫长。但也像孙哲补充说道的“很奇妙的是,你觉得漫长的同时,又觉得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正如上半年他的大部分居家时间都会在小区里探索,将那些平时总是路过却从未逗留细看的绿化带植物,从名字到药性都认识了个遍儿。曾匆匆而过的时间,似乎也时不时于此歇脚,尤其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在他看来,时间永远是突然间停顿了,两人处在一种焦灼的状态,很多时候也会往回退,但最终焦灼的状态会结束,一切仍会往前走。

【09:27-10:41】

与孙哲的“变成中医”的经历相比,吴琦更习惯将观察放置在小区群聊之中,因近期才搬家,分属于两个小区群聊的他从直观的沟通方式对照之中,既欣然于那些总萦绕在口头的“附近”的重建,似乎正在悄然落实;也将一些现实中属于大多数的沉默,内化为对自我表达和自主行为的要求。“你如何去表达你的关心,表达你的反对,其实是需要特别训练的,并非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品质。”

【10:42-13:10】

尽管两人有着不甚错落的过往经历,却在对2023具体而个人的希冀上不约而同——“旅行”与“恋物”。借助物的(再)拥有,“把我曾经那么澎湃的感情,通过物来消化和体现”;借助身体之远行,“与之前的生活,或者之前的工作和思考保持一定距离”。

对所有人而言,“生活”无疑是再熟悉不过的词,似乎只要任凭时间向前,生活就会继续;但具体到每个人而言,生活又往往突然变得陌生——仿似隔在一层雾障后,轮番上演着或精美或震撼的范式剧本——我们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从何处进入?又当将它演绎成何样,才算真正的“生活”?

当生活退回基础生存,两人均把时间被放置在更为微观的层面,参与到生活的日常之中,望向那些从来萦绕四周、却从来一再忽略的,具体而微的美好;当交流变得不可或缺,他们选择更积极、更主动,让自我与他者均回归为具体的人,让附近的重建变得可能。

或许在本期两位嘉宾可触可感的叙述之中,我们能暂时逃逸于数字经济时代高悬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执诗人之手,写下一句「我为自己分分秒秒疏漏万物向时间道歉」,寄予过去,和随即而往的未来。

标签: 中国国际时装周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