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共建“一带一路”结硕果 银行保险搭“金桥”

2023-10-20 10:56:44来源:证券日报栏目:资讯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此进程中,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挥资金融通功能,提供保险保障,深入贯彻绿色理念,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进一步提升。

“资金融通+保险保障”双翼护航


(资料图)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我国金融机构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机制,努力构建长期、可持续的投融资体系。一方面,银行机构通过信贷投放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保险机构为项目和相关人员提供保险保障。“政府+银行+保险”的合作模式也进一步深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0日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3家中资银行在50个共建国家设立145家一级机构。

其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十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深耕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有力保障共建“一带一路”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底,“一带一路”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覆盖超过130个共建国家。同时,优化整合信贷、贸易金融等多种金融产品,设计差别化融资方案,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综合性金融服务。

同样作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银行,截至2023年9月末,国家开发银行累计支持13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累计投放资金2800多亿美元。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则充分发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融资促进功能,为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融资桥梁,共与超过240家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与39家中资银行签署了框架和专项合作协议,引导各类合作银行向出口企业和“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据中国信保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公司支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和投资超过1.9万亿美元。

商业银行方面,国有大行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推进保驾护航。雅万高铁项目、中老铁路项目、匈牙利光伏电站项目……一系列重点标志性项目落地的背后,都少不了国有大行的身影,其在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深化重点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

自2013年起,工商银行坚持自主申设与战略并购并举、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并重,不断完善在“一带一路”重点空白市场的网络布局。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截至2023年6月末,工商银行已在21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125家分支机构,与143个国家和地区的1443家外资银行建立了业务关系,服务网络覆盖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农业银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设立6家一级分支机构以及1家合资银行。依托国际化的经营网络,近年来农业银行加大金融支持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全球产业链力度,为新希望集团、中粮集团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国际农业项目,建立海外生产、加工和运输基地等全球化产业布局,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支持。

中国银行持续拓宽“一带一路”服务网络,2013年至2023年,该行境外机构新增覆盖26个国家,其中22个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境外服务网络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4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建设银行统筹运用国际银团、跨境并购、出口信贷、项目融资、金融租赁等服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金融支持。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累计为波兰、塞尔维亚、阿联酋等3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48个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累计签约金额378.9亿美元。

除提供资金支持之外,我国大型保险机构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相关企业和人员提供了全方位保险保障。例如,自2013年以来,平安产险累计为1573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1.28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在中资企业外派人员风险保障提供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平安产险已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全球共132个国家近3000个中资企业客户提供超3500亿元的风险保障,覆盖人群近37万人。

绿色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

随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金融机构也深入践行绿色理念,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9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坚持把绿色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实行全流程管理,督促项目切实执行东道国环保要求,鼓励项目采用国际环保标准,引导、约束企业按照国际生态环保理念和相关法规开发、建设、运营“一带一路”项目。

中国银行授信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行制定了《中国银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境外机构绿色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年版)》,对支持境外机构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相关工作明确了原则、目标和工作要求,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此外,银行机构还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例如,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0万吨。工商银行则积极倡导并践行“绿色信贷”理念,大力推广绿色金融创新方案。

随着金融机构持续完善优化产品和配套功能,多个“首例”项目也成功落地。近期,在多方共同努力配合下,中国信保首例矿产行业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项目——江西铜业墨西哥铜渣选矿厂项目成功实现融资落地。该项目成功带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冶金设备出口,既是利用我国先进铜渣选矿技术帮助东道国有效化解炉渣堆积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的“小而美”绿色项目,又是变废为宝、实现多方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

中国平安2020年3月份正式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是全球首家签署该原则的保险集团。该原则旨在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中,确保新投资项目兼具环境友好、气候适应和社会包容等属性。

跨境人民币使用增长迅速

我国金融机构持续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强大的金融服务力量也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今年7月份,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2023)》提出,2022年,贸易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比近50%,已成为我国跨境收支第一大常用货币。

中国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银行着力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挥外汇外贸领域专业经验,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产品服务。”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今年1月份至8月份,中国银行境内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8.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市场份额接近四分之一,其中,境内机构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9194.85亿元,同比增长27.16%。中国银行境外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4.3万亿元,同比增长4.45%。其中,涉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5728.52亿元,同比增长90.41%,相关国家跨境人民币使用增长迅速。

建设银行持续营销国际发行人到中国银行间市场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融资。以跨境融资业务场景为抓手,协助“一带一路”国际发行人拓宽融资渠道,助力发行人提升国际资本市场品牌影响力,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为波兰、匈牙利、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涉及“一带一路”概念的国际主权机构发行熊猫债14期,发行规模合计430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项目建设和相关资金的借新还旧。

在服务边境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农业银行形成了自身的经营特色。据介绍,2013年以来,农业银行陆续推出人民币与越南盾、老挝基普、泰铢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币种的挂牌交易,推动人民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使用。

谈及未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力重点,上述中国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全面深挖各领域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机会。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RCEP机制等国家重点战略合作框架实施过程中的机遇,推动各项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发展。二是加快开展人民币国际化重点产品的推广和创新。继续大力拓展人民币跨境资金池业务;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项下的各项新业务,强化“债券通”的交易能力、主动协助监管部门加快“互换通”的推广。三是持续做好各类客户人民币国际化产品服务。四是着力提升境外机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竞争力。五是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清算渠道建设。

标签: 一带一路 跨境 国家 人民币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