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创造的奇迹⑪】我国隧道建设创多项世界第一
【这些年,我们创造的奇迹⑪】
光明日报北京9月6日电(记者陈慧娟、吴春燕)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海底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近日合龙,2024年建成通车后,隔“洋”相望的深圳、中山两市的通行时间将从两小时缩短到20分钟。这一长约6.8公里,横截面最宽超过55米的隧道,在全球首次实现海底双向八车道通行,这是我国隧道建设工程创造的又一项最新世界纪录。
【资料图】
目前,我国在隧道工程领域保持着多项世界纪录。
青海天峻县境内,2014年全线贯通、总长超过32公里的新关角隧道,平均海拔3500米,是全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道;
横穿秦岭、2021年建成的秦岭天台山隧道,出渣量约517万立方米,以高度1米折算,可以平铺723个标准足球场,是全世界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
预计于2025年通车、全长22.1公里的天山胜利隧道,是全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
隧道被形象地称为“咽喉工程”。我国地质条件复杂,众多工程面临世界级修建难题:黄土高原,土质松软极易垮塌;云贵高原,暗河溶洞密集成网;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热融冻胀……以“最难掘进的铁路隧道”大柱山隧道为例,由于地处横断山脉,断裂带密布,丰沛降水又将山内岩石侵蚀出无数溶洞。“我们90%的精力,都在和施工最怕遇到的涌水、突泥作战。有时,抽水泵抽出的水能在半山腰形成瀑布!”时任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经理的姜栋说。这条火车7分钟即可穿越的隧道,最终历时12年建设完成。
打通“咽喉”,靠什么?
研制设备——被称为“铁路建设史上的地质博物馆”的高黎贡山隧道,要经受高地热、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考验,国内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彩云号”应运而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通行无阻;
革新技术——雪山一号隧道平均海拔4400多米,是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高海拔公路隧道之一,最终,建设者依靠“混凝土抗冻融”“三次衬砌”等特殊工艺完成,为国内外冻土层上施工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优化方案——全球横断面最大的黄土隧道张茅隧道,最大开挖断面超过160平方米,为避免垮塌,建设者创新性地将断面分为3个台阶、7个施工面……
一次次突破行业禁区,不仅创造了奇迹,也丰富了隧道建设的中国方案。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副经理林伟才介绍,在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建设中,为确保隧道质量、减少对海洋环境影响,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工程创新。“比如,沉管管节以高体积稳定性自密实混凝土为材料,由世界首例智能浇筑设备制成,经世界最大载重台车组移运……”众多成套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创”,实现了我国隧道工程技术的新跨越。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07日01版)
标签: 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