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105岁南开的教育魅力
南开大学
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相关资料图)
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
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
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
这座巍巍学府即将迎来了她的105岁生日
1937年
学校南迁
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
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
经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支持
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15年9月
学校新校区建成启用后
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校区
“一校三区”办学格局
2017年9月
南开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
南开的历史
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爱国主义是南开的魂”
是南开的基因血脉
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建校以来
南开历史上有名可考的烈士有数十位
他们挥洒下热血与生命
谱写出南开人爱国奋斗
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和平年代
一批批南开学子继承先辈传统
携笔从戎,投身国防
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
南开大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
《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
“南开40条”
“南开卓越公能人才培养体系(3.0版)”
“1.0”“2.0”“3.0”版本不断升级
南开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迭代
围绕着
“南开卓越公能人才培养体系(3.0版)”
本科教学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将思政课从“金课”建设跃升到“金课堂”建设】
南开坚持一二课堂融合、“知中国”和“服务中国”同步发力
引导师生“带着问题去实践”
实现思政课课堂建设的闭环链接
100多支团队在暑假以短视频的形式
记录实践中所思所得
用“学生参与的100个视频”
回答思政课堂上“学生关心的100个问题”
形成“学生提问—师生共答—反哺课堂”的教育教学完整流程
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
与实践充分互动
与时代同频共振
【推出首批16个微专业项目】
南开开设微专业项目,拓展学生“跨界”学习路径
支持学生多元发展
首批微专业项目于2024秋季学期正式开班
学校建设高阶课程项目
率先支持9个专业开展项目建设
注重项目式和研究式教学以及本研课程衔接
建设的高阶课程正陆续进入专业培养方案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
学校携手华为发布南开大学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AI教育教学篇)
目前已开设或正在建设的人工智能课程
总计达130余门
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
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
【举办“国际前沿小学期”】
南开大学2024年国际前沿小学期于7月举办
持续4周时间
共开设近40门线下课程,课程采用全外文教学
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教师担任主讲人
授课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
为学生们带来最前沿、最深入的学术知识,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开设“名师引领”通识课】
南开面对全校学生开设《医药前沿与挑战》等课程
由名师引领,国内外有学术影响力的知名学者组建教学团队
配有青年教师组成的助教团队
引导学生拓宽科学视野、焕发研究热情、孕育学术理想
增强学生自觉思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设置卓越教学奖】
“南开大学卓越教学奖”由校友捐资设立
2023年底
正式启动“南开大学卓越教学奖”评选工作
经个人申报、各教学单位推荐、形式审核、委员会评审、全校范围公示
10位教师获评2023年度“南开大学卓越教学奖”
…………………………
十轶春秋万栋梁
建校百年来
南开
坚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
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传统
“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
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
以杰出校友为楷模
作育英才,繁荣学术
强国兴邦,传承文明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成为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
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80多年前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
点燃了那个时代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今
铮铮誓言再次响彻云霄
即将迎来105岁生日的南开大学
也将用自己的教育魅力
持续书写自己的新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