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科技观察|中国航天新纪录!一箭41星发射成功|新消息

2023-06-15 20:04:02来源:封面新闻栏目:数码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41颗卫星。


(资料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陡然响起,北京时间2023年6月15日13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该批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服务及相关技术验证,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3吨(轨道高度700公里)。

如何保证41名“星乘客”舒适旅程?

一次性将这么多卫星安全顺利送入轨道,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卫星在整流罩内的布局问题。

长二丁火箭总设计师李建强曾表示,想要再次实现搭载数量的突破,主要受限于火箭的运载能力。如何既让41颗卫星“坐得下”又“坐得舒服”?

通过充分梳理卫星的结构、任务需求,充分挖掘潜能,优化布局设计,长二丁研制团队采取了38颗卫星壁挂+3颗卫星侧壁的布局方式,成功给41颗卫星找到了安全舒适的位置。

卫星的“座椅”由多星适配器和下方锥形支承舱组成,为了便于星箭联合操作,4米高的多星适配器分成上下两个中心承力筒。其中,38颗卫星绕中心承力筒按列布置,保证了星与星之间的安全距离。

如此一来,多星适配器“座无虚席”,但如果新增“座位”而一味增加承力筒的高度,“乘客”在飞行阶段将会面临难以承受的振动和颠簸。于是,型号团队有效利用整流罩内的空间,让适配器下方的“乘客”挪了挪“脚”,在支承舱上开辟出了3个“专座”,成功让41颗卫星“上车”。

安全落地后,准确“下车”是关键

卫星数量越多,分离出去后在轨道飞行碰撞的风险就越大,由于本次41颗卫星目的地一致,为避免“下车”时出现拥挤碰撞,八院研制团队巧妙设计“落客方案”:筒状多星适配器上的38颗卫星每一层分为一组,共6组;下方支承舱上的3名“乘客”作为第7组,卫星按组依次分离。

此外,本发火箭还配套了10个反推火箭,通过开启反推火箭拉开每组卫星之间的距离,保障了彼此之间分离的安全性。

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76次发射,是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87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6次发射。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和制造单位是创建于1961年8月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其主要业务领域覆盖防务装备、运载火箭、应用卫星、空间科学、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中国航天唯一的综合性总体院。

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在运载火箭领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运载火箭,占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应用卫星领域,研制了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为代表的应用卫星,部分卫星技术水平领跑或并跑世界一流,有力支撑了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在空间科学领域,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历次任务,推动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本次发射的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可以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对地观测遥感影像,为用户提供业态分析、区域普查等遥感信息服务,同时为国土资源、矿产开发、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遥感数据服务。

标签: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